身為營養師我比一般人更在意吃下肚的東西,除了盡可能在外食中吃的營養均衡外,也會每天補充一些保健食品。
那該怎麼挑選保健食品的呢?以下是我考慮的因素:
1️⃣成份安全
有完整第三方檢驗優先考慮,以及有沒有添加不必要的糖、香料、色素等。
2️⃣價格
不是要最便宜,而是選CP值高的產品,這就跟第3點息息相關了。
3️⃣功效成份的含量
沒有標示功效成份含量的我就直接不考慮了,不然是吃心安的?至於產品到底是貴還是便宜要從功效成份含量多寡來判斷。
舉例來說:葉黃素建議攝取量是6~10mg/天,那要先看清標示上面寫的是金盞花萃取的mg數,還是葉黃素的?假如A廠牌8元/顆,寫的是金盞花萃取(含5%葉黃素)60 mg/顆,表示一顆只有3mg葉黃素,要吃2-3顆/天才會有保健功效,一天的成本是16-24元;反之B廠牌12元/顆,含15mg葉黃素/顆,一天只要吃一顆就可以達標,那選擇B廠牌反而是較省錢的做法。
4️⃣劑型
一樣功效的產品,可能會做成膠囊、錠狀、粉末、口服液等等,除了看是不是特殊劑型方便吸收之外,也可以考慮自己是不是會吞藥的人?
⭐️最後要提醒大家,保健食品除了多食無益之外,有些成份是有攝取上限的,吃多反而可能產生毒性喔,因此按照標示上的建議量服用,加上購買前多看多問(可以詢問營養師、醫師、藥師),才是最能確保健康的方式喔!
#dietitian
#nutrition
#supplements
#營養師碎碎念
#跟著凱拉動吃動💪🏻